提效“组合拳”打出钻井“加速度”

来源:欧宝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4-07-29 23:48:18

  “用时41.7天就完成了这口井,钻井周期节约了36%,刷新四项钻井纪录,成绩来之不易,为你们点赞!”7月1日,看到钻头平稳地从HISN-361414井井内起出,甲方监督马哈迪· 纳阿里对SP-260钻井队平台经理毛琴竖起了大拇指。

  HISN-361414井是沙特阿美公司部署在贾富拉油田哈桑区块的一口实验水平井。承接钻井施工任务后,华北石油工程西部分公司SP-260钻井队克服地质情况复杂、地表温度高、极端天气等坏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组织精细化生产,加强安全管理,圆满完成钻井施工任务,助力贾富拉油田高效开发。

  “‘千层饼’好吃,对钻井施工来说却困难重重。”HISN-361414井所在区块灰岩、砂岩、泥页岩混层频繁,华北石油工程西部分公司经理李瑞刚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形象地比喻成“吃千层饼”。

  由于井下多套压力系统共存,井漏、井塌、井壁失稳等地质复杂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该公司组织生产技术专家驻井指导,制定细化技术措施和安全风险预案,定时收集井内岩屑,监测岩性变化,分析研判井下地质构造,针对性提高钻井液稳定、润滑、封堵等性能,保障井下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他们创新采用纳米随钻堵漏技术,将不同规格的堵漏材料按比例随同钻井液注入井内,随时封堵千层饼地层中的孔隙。再配合精细化操作规整井眼轨迹、封堵井壁空隙,反复提拉作业后形成坚韧光滑的井壁泥皮,以保护井眼稳定。该公司钻井专家吕家学介绍说:“纳米随钻堵漏技术就像给土坯墙抹泥子,稳定光滑的井眼能够为钻井施工提速提效创造有利条件 。”

  6月23日, 井壁堵漏问题解决后,该公司相继运用近钻头旋转导向系统、随钻测井仪器、高效钻头等钻具组合,发挥储层钻遇率高、井眼轨迹控制准、机械效率优的特点,用时146小时圆满完成HISN-361414井五开井段施工任务,刷新贾富拉油田哈桑区块非常规井造斜段、水平段用时最短两项纪录。

  6月25日,SP-260钻井队收到沙特阿美公司贺信,祝贺HISN-361414井在领眼井段和水平井段一趟钻完成,无人员、设备损伤,为贾富拉油田效益开发作出贡献。

  钻井施工作业中,SP-260钻井队积极采用“螺杆+随钻测斜+高效钻头”钻具组合,发挥其转速高、破岩能力强、实时纠偏、精准控制井眼轨迹的特点,较普通钻具组合机械钻速提高了近20%。

  在设备管理上,井队将支出、入井钻头进行拍照汇总,组织生产技术骨干人员根据地层情况,分析钻头磨损原因,积极与钻头生产厂商联系,优化钻头齿形、齿序、钻头倾角等技术参数。经过实践改进后的钻头更适于当前地层,机械转速有效提高,起下钻频次减少,钻井周期缩短,钻头用量下降,钻进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

  该队细化生产流程,组织生产技术骨干将整口井的作业流程、重点环节、施工目标向每名员工进行技术交底,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同时加强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每日更新生产动态表和施工进度图,为钻井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5月底,SP-260钻井队用时17个小时,圆满完成HISN-361414井四开钻井施工任务,刷新贾富拉油田哈桑区块四开12寸井眼完钻用时最短、平均机械效率最高两项钻井施工纪录。

  “大风天气起下钻具随风摆动,有可能因撞击导致人员受伤。”“风沙模糊视线,误操作随时有几率发生。”7月初,SP-260钻井队生产一班班前会上,毛琴组织员工观看大风导致钻井施工安全事故的警示案例,员工们纷纷参与到讨论中。

  “结合实际工况开展案例分享和安全作业风险分析,在我们井队已是常态。”毛琴介绍说,安全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事故,大家在班会上一起学习讨论安全案例,风险防范意识得到一定效果增强。毛琴还组织队员将现场视频回放中的违章行为剪辑成短片,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自行查找和点评违章问题,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员工,现场违章现象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更平稳有序。

  今年以来,SP-260钻井队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诊断,每月举行“安全之星”评比,鼓励员工使用HSE正向激励积分兑换防爆手机、防火毯、车载灭火器,进一步调动了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人人争当安全员”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次,看到外部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就进入作业现场,沙籍场地工立刻执行“停止作业”权限并填写STOP卡,有效消除一起安全风险隐患,他也因这次及时的安全预警被井队评为“安全之星”。

  进入沙特工区四年来,SP-260钻井队多次刷新钻井周期最短施工纪录,圆满完成沙特工区首口气探井钻井施工任务,获得广泛赞誉。近日,华北石油工程公司成功与沙特阿美公司续签10年非常规气井钻机的合同协议。谈及未来发展,华北石油工程高级专家张家华信心满满:“经过前期的探索和总结,我们有信心在沙特工区进一步打响中国石化品牌。”